|
本帖最后由 gwj_179 于 2009-4-21 20:52 编辑
东溪窑,以前听收藏爱好者说起过,它生产的瓷器是很有名的,具体是怎么会事当时听过也算过去了,这次偶尔遇见我停下来,在碑的附近走了走.....回来又上网一查,哦原来是这样的:
曾经闻名于世界的“漳窑”,虽然已经停产几百年了,但在欧洲专著的《中国瓷器》一书中,仍把“漳窑”列为世界名瓷之一。至今,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仍陈列着一种釉色米黄或白中泛黄,开细小冰裂纹的瓷器,品系标有“漳窑”二字,被列为中国十大名瓷之一,在欧美各国的博物馆和收藏家处,也有漳窑珍品。
漳窑的特点,专家们认为是精致、美观、胎厚、质硬。特别是彩瓷,因用矿物颜料着色,可以永不褪色,且历时愈久愈美观。据行家传说,漳窑历数百年后,会自然发出一种宝光。
漳窑的建窑时间,大约于明代中叶,其产地最初认为就在原龙溪县东乡的东溪村(又名丹溪村)。据当地老人们传说,他们的祖上在明朝就在这里烧瓷,因而聚族而居,相传至今。现在村中一些民户中还有不少人收藏着这种瓷器,如“绿东溪石榴樽”、“东溪双耳络子樽”、“三角二耳东溪炉”等,皆视为无价之传家宝。故“漳窑”即是“东溪窑”,但是在东溪村却找不到生产米黄色带冰裂纹瓷器的烧制遗址。
由于窑址的存疑,专家学者们踏遍漳州地区的山山水水,终于在华安县高安镇三洋村的下东溪,找到几十条龙窑,漳窑遗址方初见端倪。原来古代龙溪县地域广阔,有两个东溪较为著名,一为22都龙溪与长泰交界的郭坑东溪村,即东乡的东溪村(又名丹溪村),居民以杨氏为主;一为25都内溪堡的东溪,前居民以苏氏为主。两地相距约有二日路程。而后龙溪县的25都地盘于1928年划出成立华安县,以后绘制的龙溪县地图仅有22都地离心坑东溪一地。弄得后辈的专家学者扑朔迷离,难辨真伪。再加上华安的东溪,地处山深林密,群山绵延,交通闭塞,致使人们的足迹更难涉及,东溪窑的真正烧窑的遗址遂被湮没至今了。
漳属耆老均认为:东溪窑自明代建窑开始生产后,所烧之“漳窑”纯属古玩类的(即仿古的摆设),不生产日用品(盘、碗、碟、壶之类)。其品种有菩萨、香炉、摆器、花瓶等十余种,有大小件之别,体式均是仿古的,色样则有绿色、米色、白地三彩、纯白、纯红、纯黄等,其中以纯白及三彩的为最佳珍品。
其实不然,民窑是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,怎能不生产日常生活用品呢?现在从内溪堡的东溪村烧窑遗址所拣拾的残片,以及在内溪一带所发现的流散瓷品中,日常生活用品占有相当大的分量。可见耆老所云,是片面的。 |
|